找到相关内容313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史地考论(一)

    四一八──四二0)、『如来藏经』;跋陀罗出(四三五──四四三后)『楞伽』、『相续解脱』、『第一义五相略』(即『深密经』,自『瑜伽』「抉择分」录出,乃南方之来传无着学者)、『胜□』、『法鼓』、『央掘魔经...,深入南方人心。性空之真常,以心境平等、真俗相即为立义大本,故唯心缘起说,迄不为南人所宗。宋跋陀罗出唯心说之『楞伽』、『深密经』,不行于南土。梁末,真谛三藏来游,于广州大出无着、世亲论,以『摄大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2840514.html
  • 澳门佛教的起源与发展

    法窟 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,岭南作为来自南亚、东南亚众多僧侣的入华地,是很多外国僧侣开始其佛教活动的场所。其中,比较著名的有康僧会、昙摩耶舍、跋摩、佛陀跋陀罗跋陀罗、真谛等。这一时期佛教活动...。义净等五人也是从广州光孝寺出发前往印度的。  禅学是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潮之一。禅学之传入岭南,亦不会晚于两晋之际。跋陀罗(394—468)于元嘉十二年(435 )由海路至至广州,他所译出的《...

    华方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0740797.html
  • 《高僧传》弘法起信考

    171  少时,化洽湘土  28  宋元嘉年间   卷三译经下  宋京师中兴寺跋陀罗(阿摩低) 131-134  通才硕学师事焉  29  宋元嘉年间   卷三译经下  宋京师奉诚寺僧伽跋摩    ...  35  宋元嘉年间   卷十三唱导  齐兴福寺释慧芬           514-515  梁楚之间奉其化  36  宋孝建年间   卷三译经下  宋京师中兴寺跋陀罗(阿摩低)   134 ...

    孔祥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2942288.html
  • 南传与北传的交流和展望━━南传佛教讲座(5)

    使她们的仪规得以完善,是靠了兰卡比丘尼的帮助。当时是这样,在公元四二九年,有八位斯里兰卡比丘尼到了南京。到了以后,中国的一些比丘尼请求印度的僧人跋陀罗(Guzabhadra),说我们要重新受戒,按照律制应该是二部受戒,仅仅从大僧(从和尚)受戒是不够的,既然有正式的,有佛国的比丘尼来了,我们应该重新二部受戒。当时跋陀罗说条件还不具备,一是来的比丘尼是八个人,律制受戒要有十个比丘尼才能受戒,...

    邓殿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564309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早期忏罪思想之形成与发展

    刘宋 431 跋摩 No1503  24   45.杂阿含卷(21)No.564 发露忏悔、自见罪自知罪 得具足戒、善法增长 刘宋 435-443 跋陀罗 No.99  2.  46.央掘魔罗经  (卷4)  闻佛名、礼拜忏悔 重禁五逆等皆闭四恶趣 刘宋 435-443 跋陀罗 No.120  2  47.弥勒菩萨上  生兜率天经  称名、礼拜、作观思惟、忏悔 灭生死罪 刘宋 455 ...

    释大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844451.html
  • 蜀地禅宗之禅法及其特点——以敦煌写本《历代法宝记》为中心

    跋陀罗奉为初祖是“不知根由,惑乱后学”,“彼净觉师,妄引跋陀罗,称为第一祖,深乱学法”,称跋陀罗是译经师,不是禅师,译经师是传文字教法的,有违于达摩祖师“不将一字教来,默传心印”的教法。蜀...可能就不赐给他物品了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七云: 问曰:“行何方便得禅波罗蜜?” 答曰:“却五事(五尘),除五法(五盖),行五行。云何却五事?当呵责五欲。哀哉众生,常为五欲所恼,而犹之不已。此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1044702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5)

    、慧严。他们二人原是从鸠摩罗什问学的,后来成为觉贤译经的得力助手,得到刘宋的国家支持,重要的译家跋摩、僧伽跋摩、卑摩罗叉、跋陀罗等,或由他们招致,或由他们笔受,是南朝宋最主要的佛教组织者和学者...,未作追究,而译事中断,468年卒。《开元录》记其所译佛籍52部,134卷。其影响于佛教义学发展的部分,都是在建康的10年中译出的;至荆州唇,则着手传译杂咒和净土类典籍。  跋陀罗最主要的译籍是《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947044.html
  • 判定《阿含经》部派归属牵涉的难题

    跋陀罗(Gu^nabhadra)译,435-443 C.E.年间)。   四、部派归属判定上的难题   佛陀的一代教法以经典的样相传到吾人手上,当然绝非凭空而降,而是有它背后一长串的历史。为更...)四卷与《十住毗婆沙论》(Da'sabhuumika-vibhaa.saa-'saastra)十七卷。又例如,出生于中天竺并且翻译《杂阿含经》的跋陀罗 (394-468 C.E.),即因通晓大乘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547479.html
  • 楞伽宗考

    卷本,分卷虽然不同,内容是相同的,同是前面有一篇请佛品,末了有一篇陀罗尼品,和一篇总品。这三品是四卷本所没有的,显然是晚出的。菩提达摩提倡的《楞伽经》是四卷本,大概即是跋陀罗的译本。净觉的《楞伽师资记》承认跋陀罗为楞伽宗的第一祖,达摩为第二祖,可证此宗所传是的译本。   慧可传中说:    每可说法竟,曰:“此经四世之后,变成名相,一何可悲!”    这是一种“悬记”。(预言)道宣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247982.html
  • 佛教先传入广州所起的历史作用

    ,并奉敕设译场。到东晋后期,广州已与洛阳、南京,并列为中国三大译经中心。南北朝时期,先后有天竺高僧跋摩、昙摩掘多及其弟子竺法度(金迦)、跋陀罗、僧伽跋摩(众恺、菩提拔陀、竺法眷、昙摩伽陀耶舍、...陪师再至广州归国 高僧传合集P10 14 跋陀罗 中天竺 元嘉十二年 435 先后在广州、荆州、南京译经 高僧传合集P24 ...

    易行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4549007.html